虹之玉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凤凰街旁的这条小巷,浸润了苏州的文气与贵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2/i1ri2b2.html

在苏州古城内,凤凰街是出了名的饭店多。食客来来往往,倒是忽略了就在一边的那条小巷。

孔付司巷,西出凤凰街,正处在十梓街与十全街中间。

长不过多米,颜值算不上高,名字也不够文艺,却曾是一片文气与贵气浇灌的土地。

▲从凤凰街过马路去孔付司巷

孔付司巷,嘴一瓢很容易念成“孔夫子巷”。其实这不是巧合,因为这里还真与孔圣人有关。

据文献记载,这条巷子原来有座供人祭祀的孔子祠,所以呢最早这里叫做孔圣里或是孔夫子巷,据说从前巷口还有块“孔圣坊”的牌坊。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小苏州城里有三座文庙,不仅有范仲淹设立的府学文庙,还有吴县县学与长洲县学(如今干将路上的平江实验学校)的文庙。

再加上孔付司巷这样寻常巷陌里的夫子庙,可见古时苏州人崇文重教的风气。

有人说苏东坡当年曾来这里洗砚,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路线我们都给他设计好了:

先是在城外游虎丘,然后进城到闾邱坊巷拜访挚友闾邱孝终,回忆在黄州共同经历的岁月;

然后再到凤凰街定慧寺巷找禅师参禅,最后在双塔市集逛一圈填饱肚子后路过孔付司巷,就顺道去参观下孔庙……

▲沿着孔付司巷往深处走

不过,这条小巷姓孔,并不完全是因为圣人,还得益于明代的一位苏州官员孔镛。

他家就在孔付司巷上,快40岁时考中进士,此后就开始了30多年的宦海漂泊。

因为他曾担任右副都御使一职,所以家乡群众就称呼他孔副使,时间长了“孔夫子巷”就变成了“孔副使巷”,再加上苏州人讲话平翘舌不分,后来就讹传成今天的这条巷名。

说回这位孔副使吧。

苏州以名人命名的街巷不要太多,他的官位自然不算多高,却在《明史》里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一页。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这样一个苏州文官,居然单枪匹马闯入一伙匪徒的老巢,不仅毫发无损,甚至只用了一席话就让作乱者“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哭着从良了。

▲孔镛(-)

事情发生在成化元年,孔镛调任到广东高州做知府。为了彻底解决匪患,艺高人胆大的他决定擒贼先擒王,带着两个随从就跑去找匪徒首领谈判。

结果半路随从都吓跑了,全副武装的匪徒就看见一个人孤零零的骑着匹瘦马,谁也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果孔镛淡定自若,一番话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弊得失给匪徒首领分析得头头是道,最后首领果断带着几千人集体投降,史书里也就记载了这段以德服人的传奇故事。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巷子还会藏着什么

当然,按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位孔副使除了超强的个人魅力与心理素质外,一定是具备了卓越的谈判能力,他要是出本《职场上的说话之道》,一定卖到脱销。

孔夫子与孔副使的踪迹虽然都远去了,但这里聚集的文气却一点也没少。

一条巷子,北边是沧浪实小,南边是苏州十中,都是苏州城里大名鼎鼎的学校。

▲一墙之隔便是沧浪实小

十中,知道的朋友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脱口而出,苏州织造署嘛,曹雪芹祖父就是在这当差的嘛。(这段故事我们在另一条小巷带城桥下塘里说过了,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查看)

苏州织造衙门是康熙年间改造的,规模了得。刚好也是以孔付司巷为界,南边是织造署,北边是织造工场。

后来为了迎接康熙皇帝下江南,才把很大一块地改建成行宫。

皇帝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但到了民国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又看上了这里。

那时苏州城里出现了不少高档的洋房,比如十全街上的南园宾馆,就是昔日的蒋公馆,那是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

而孔付司巷一带也是当时的别墅区,比如东小桥弄上就有蒋介石的同学、国民党元老吴忠信的故居。

▲东小桥弄上的吴忠信故居

蒋介石的二夫人姚冶诚当年带着蒋纬国初到苏州时,就是先住在吴忠信家,后来她才选中了十全街附近的那块地皮建起了蒋公馆。

中国电影史中的里程碑作品《早春二月》还曾在这里取过景。

就在吴忠信故居对面,是另一位民国政要罗良鉴的宅院,也叫作罗家花园。

既然叫花园自然是花草繁盛,据说当时罗家花园里房屋住宅只占很小一块地,到处可见的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加上湖石池塘,那真是在城市中难觅的山林野趣。

江南一代名士金松岑就在参观后写过这样的句子:“罗家园子花照眼,丁香海棠相妩媚。”

那时孔付司巷好看的园子可不只这一个,清代的陆园、罗良鉴妻妹家的宅园,还有一处仿陶渊明田园诗风的伍园,据说是当年苏州文人雅士赏菊吟菊的第一去处。

属于旧时的美早已凋零,但好在巷子东头的紫藤长廊,每年春天依旧会燃起绚烂的紫色瀑布,点缀在成群结队的校服身影里。

孔付司巷老了,但总有人正年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