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8
吴冠中先生是斐声中外的艺术大师。其作品的多元化呈现,使得吴冠中先生在油画中国化、水墨现代化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中,游刃有余地绽放其“形式美、抽象美”的艺术光芒。吴冠中先生在他一生的绘画创作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时间阶段。就其水墨画创作来说,极大地发挥中国画笔墨语言“点、线、面”多样的表现性,作品创作从意象发展到抽象,是吴冠中先生对中国水墨画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就其代表作品看,从年的巨作《狮子林》到年的《紫藤》,再到年的巨作《野藤明珠》,可以完整地,洞见吴冠中先生所遵循的“风筝不断线”的创作理念是“螺旋式”上升的。从80年代水墨创作初期到90年代后期水墨创作的高峰,风筝越飞越高,而线也越来越细,最后成了遥控之线。
吴冠中《狮子林》水墨设色×cm年上海美术馆藏
吴冠中《紫藤》水墨设色70×cm年上海美术馆藏
吴冠中《野藤明珠》水墨×cm年
刘巨德贾方舟林松柴宁谈“从《狮子林》《紫藤》到《野藤明珠》——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艺术发展历程”(点击播放)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的艺术标准,但风筝如何高飞、线如何不断依然是一个难题。在90年代以前,吴冠中选择的解决方案是在继续进行形式探索,尽量抽象化的同时,通过保留具象的提示来加强与客观现实的联系。《狮子林》……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抽象形式游刃有余的把握能力和极具个性的形式语言完全超越了同一时代的其他大师。”(柴宁《风筝之线——谈-年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抽象化》《吴冠中全集》第七卷P11)
吴冠中《狮子林》水墨设色×cm年上海美术馆藏
作品《狮子林》以灵动清奇的线条勾勒出狮岩法雨、洞天梵音。既以形式美要素概括实际景观,又是以水墨语言呼应元四家倪云林对“狮子林”的描绘。狮子林的实景与画面相参照我们可以感受到,吴冠中先生过滤掉了繁琐的细节,以清醇和美的水墨语言搭建着吴冠中式的“狮子林”。园林自然景观的开阔灵奇,倪云林画作人文景观的幽静神秘,吴冠中先生此作是心灵景观携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颂华章。
吴冠中《狮子林》水墨设色×cm年中国嘉德春拍1.43亿
如果说《狮子林》作品中自然景观的形式是可视的,而年作品《紫藤》则从表现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所谓“风筝不断线”在这幅作品中已经到了似断非断的边缘。吴冠中先生的风筝又飞到一个新的高度。
《紫藤》是明代艺术大师文征明亲自种植、已有年的历史,饱经人间沧桑,被誉为“苏州三绝”之一,紫藤的枝桠盘曲如卧龙,因它隐忍含蓄、韬光养晦,饱含着名人高士隐逸遁出之意。
苏州拙政园文征明手植紫藤院
吴冠中创作的《紫藤》并不是将文征明所栽种的紫藤进行整体自然景观方面的描绘,而是凸显藤老花新的特色。文征明手植紫藤的根部、梢头及碑刻全部减省,将藤与花的外形也舍去。亮丽的色彩突破形线的约束,作者心灵景观汇聚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互为显扬。此作品突出的是人文景观。
吴冠中《紫藤》水墨设色70×cm年作上海美术馆藏
刘骁纯先生在《吴冠中与林风眠》一文中说:“无论是水墨还是油彩,吴冠中最有潜能的实验均是逼近抽象的,从现象上看,‘风筝不断线’的选择似乎有碍抽象,但从本质上看,这一选择至关重要,他由此确立了自然抽象的个人法则,这正与崇尚自然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即便就此停步,吴冠中也毫无疑问可以跻身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的大师之列,但吴冠中怎能就此停步?对于他来说,只要生命仍然继续,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就不会终止。他在90年代再一次向未知的艺术世界发起了冲锋!”(柴宁《风筝之线——谈-年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抽象化》《吴冠中全集》第七卷P12)
吴冠中又一次回到了他最根本的艺术观——“风筝不断线"。他意识到,强调与客观的联系已经阻碍了进入纯粹精神世界和形式世界的道路,太迁就人民群众的欣赏品味也妨碍了更自由的艺术追求,这条风筝之线太粗太重,妨碍了高飞的风筝。吴冠中曾写到“行年七十后,我终于跌入、投入了黑色时期。银灰或素白,谦逊而退让,与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矛盾不大。求同存异,我之选择银亮与素净也许潜伏着探求与父老乡亲们相同语言的愿望,属于风筝不断线范畴内的努力吧!意识形态在变异,五十年换了人间,中国人民心眼渐开,审美观不断提高,我先前担心它们能否接受抽象的考虑已是迂腐之见了。任性抒写胸怀吧!人们的口味已经呈现多种多样的高品位,信任他们的品评吧!……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吴冠中终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越过了雷池,他“感到佛的解脱”!不再把与客观现实对照物的联系作为风筝之线的唯一标准,真实情感的尽情表达也可以与观众共鸣,寰宇觅知音,只要是真的感情,这条风筝之线就断不了!(柴宁《风筝之线——谈-年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抽象化》《吴冠中全集》第七卷P13)
“在90年代,吴冠中实现了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他拼尽了全力,登上了巅峰。形式上走向抽象,精神上走向崇高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柴宁《风筝之线——谈-年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抽象化》《吴冠中全集》第七卷P13)。
这种特征突出的表现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野藤明珠》中。
吴冠中《野藤明珠》水墨×cm年
《野藤明珠》此名出自徐渭《墨葡萄图》的题跋。这幅作品将传统的意象因素更加纯粹化甚至走向了抽象。在图式语言的表现上,继《狮子林》、《紫藤》后,又有了重大的升华。更纯粹化的点线关系,跨越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形成了独立自在的心灵景观!自然景观中的现实物象与人文景观之中的意象,在《野藤明珠》中共同融合于心灵景观的心象。
明徐渭《墨葡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狮子林》在80年代初期吴冠中先生水墨画创作还带有些具象的因素的话,到了90年代初的《紫藤》则走向了纯意象或半抽象,用虬曲的线条表现藤萝的苍劲曲折,紫色的藤花来增强画面的形式美。
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吴冠中先生的水墨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人生的思考及创作的自由使吴先生几乎放弃了风筝之线,任风筝向更高的高度冲刺,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所以此时的代表作《野藤明珠》放弃了色彩的装饰,而回归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表现形式“黑与白”、尽情地挥洒传统笔墨的“点、线”,去与中国大写意花鸟的开拓者徐渭共诉心声,表现吴先生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坚韧不屈的艺术创新精神。
《野藤明珠》(局部)
葡萄本为域外舶来,却与文人士大夫孤标清举的独立意识相融合,成为文人绘画题材。藤老枝新、如龙盘雾,果凝寒露、骊珠耀彩。《野藤明珠》的创制是古典水墨形态的当代演绎。在《野藤明珠》画面之中,老藤盘曲有着方与圆的转换、动与静的协调。点也极具东方绘画面貌,圆实黑重之点有视觉前趋之感,散虚淡轻之点有视觉后退之感。线与点之间交互映衬,线条焦躁处、因点生润,点画支离处、以线联通。形线挥洒、野藤成就内外张力,点画攒聚、明珠造就前后空间。
在《野藤明珠》画面之中的视觉动力因素丰富,野藤舞动的线势结构充满了残缺的动感,明珠抛落的聚散空间带来了恒久的宁静,视觉游走的终了、是寂然不动的。其图式背后的象征意义确是广泛而深刻的。徐文长慨叹的水墨之痕、温日观求索的月影之踪,亦或是上古女娲氏抟土造人的创造之迹。
《野藤明珠》(局部)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梦想与现实总是霄壤之别,“明珠闲抛”的命运总是无情的伴随着历代高贤。如同画面中虬曲的藤蔓对应着沉郁的曲调,飘舞在风中。从温日观到徐文长,无不是洞悉个体生命状态的智者。洒脱的果实像是灵动的歌声、隐现在雨中,创作者的心声表露无遗。画中所示、形式美的背后潜藏着中国传统笔墨的力量。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每一个不屈的灵魂都能摆脱羁绊,长藤随风、系住命运,明珠含瑞,彰显光华。
纵观这三件佳作,是吴冠中先生“风筝不断线”的创作理念在艺术高度上的不断跨越,从《狮子林》、《紫藤》到《野藤明珠》,吴冠中实现了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到心灵景观的跨越,在独特艺术形象的背后,有着倪云林、文征明、徐文长这三位艺术大师文心永续的轨迹和心灵的对白。(孙文韬,博士)
画家简介
吴冠中,别名荼(—)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