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质有趣灵写新境著名画家朱全增的荔枝题 [复制链接]

1#

串串荔枝串串宝,凹凸之壳蕴甜香。取其谐音喜庆意,古今名家着笔忙。

享誉我国当代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家朱全增先生就是一个荔枝迷,他爱吃荔枝,更画荔枝,将之作为自己常画常新的一类题材,掘进式地拓宽着其艺术文本的外延和内涵。

《毛丹放红透天香》

《满蓝香甜》

荔枝,盛产于我国南方,在岭南栽培最多。当其在夏季成熟,满树景象绚丽动人,历来引动许多文人墨客的诗兴雅趣。明·陈辉有诗曰:“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咏荔枝》)苏东坡有词曰:“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减字木兰花·荔枝》)朱全增先生多表现荔枝成熟期的如霞似锦、沉甸腴润,他借鉴咏物诗的多维度表现手法,由表及里地写意其色、香、味,在表现荔枝的生态美的基础上精心营构了一个个艳而不俗、沉实高华的审美意境,且有“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吸引观者从视觉愉悦进入深层的寓意思考。

朱全增先生的荔枝题材创作以写意传神为宗旨,以一种主观情境下的客观表达,表现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令人既觉得可亲可近,又感到有距离而疏远。所谓“亲近”,乃是来自个体的生活感受;所谓“疏远”则指画家的主观引导。这样的审美观感,源自画家尽量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独到审美创意和成功的创新效果。依凭自己对荔枝的精观细察和生活体会,画家不只是果实意义上的和盘托出,而是着意于造就简括有力、练达开张的图式结构。他以不疾不徐的写意笔触,在画面上循序开枝、垂果、勾叶,再增添月色、鸟雀、石块等背景式意象,一一写来,水到渠成,最后浑然成一种和美怡人、雅俗共赏的写意文本。

《麦熟时节》

《贵妃最爱》

《荔枝红了》

《琼浆酿成荔枝红》

从《麦熟时节》《荔枝红了》等作品来看,朱全增先生将传统的写意精神和现代艺术理念相融合,有效引进现代构成元素,又巧妙运以中国画水墨与水彩画的融汇而成的色彩语言,自然使画面形状、线条、体积和色彩组成一种偶然性的几何构成关系,尤其通过精微放大、微观特写的意象表现方式,写照荔枝那红通通半透明凝脂状的果实,从壳面构造、色泽到外形、体量等,凸显圆熟之红,莹润诱人,可感可味。

《南疆红果熟低头》

《晚夺红霞色》

朱全增先生的荔枝题材创作就与此论述互为表里。在其精品中,我们看到画家寓严谨审慎的精神于线性走笔的萧散活泼之中,并非纯粹客观的自然之景,而是对生活之中荔枝的还原,更是艺术的超拔与升华,写其真,亦写其心,由写实到写意,既抒发其自我之情笃自然、热爱人生的由衷感怀,又传达此类植物的生命精神和郁勃之气。由此可以说,他独辟的是“物我”统一、质有而趣灵的写意新美的天地。这与画家本人表现荷花、菊花、紫藤、葵花等其他题材的花鸟创作一样,均戛戛独造出一种时代新型的审美语境和超以象外的诗雅的创造性艺术空间。

《南疆荔枝红北国麦浪翻》

朱全增先生说:“荔枝熟了的时候,是红红的,非常好看,也非常入画,它寓意也好,在历史上一直就是备受老百姓和文人骚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