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与独山城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的井城街道井桥社区朵朝组,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眺望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县城,远处熙攘繁华的城市与眼前的悠然安静的村寨倒让人别有一番感受。
平整干净的水泥硬化路蜿蜒着连接人家户;村口石桥下,两岸打理一新的小河里流水潺潺,妇女们在河坝上悠闲的洗着衣服;行走在寨子里,农家院花坛里的蔷薇纷纷绽放,探出了墙头;活动广场上,老人在树下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起身体。
村民们都说,原来寨子也挺美,经过一翻修整改造,多了几分精致,越来越像心中的理想家园。
改变,源自于井桥社区以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线,以“强化基层治理、强化生态建设、强化富民增收”为抓手,通过“1+1+3”建设模式,推动该组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
井桥社区强化组织引领,成立朵朝组党小组、乡贤会、组建组管委,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热情。
在村寨建设中,群众在党小组及组管委带领下,先后开展河道治理、栽花种树、庭院建设等提质工程,并制定村规民约,实现自治,有效解决村民事务无人管、环境卫生脏乱差、矛盾纠纷调解难等问题,形成了组织引领、共建共治、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线,通过组织群众修桥、整治河道,村口小河清水潺潺;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发扬布依族“六月六”(探母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成立贵州联森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余亩茶产业,通过系列措施,切实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美化家园,壮大产业。
以“强化基层治理、强化生态建设、强化富民增收”为抓手,建立“网格员+党小组+组管委+联户长”治理模式,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为抓手,实现矛盾纠纷都在组内及时化解,基层治理成效明显。
制定《朵朝组环境卫生公约》,用每户缴纳的卫生费聘请组上脱贫户为垃圾清运人员,不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推动环境卫生常态化治理。同时,群众自发筹资6万元、集体资产5万元用于河道治理和修桥绿化;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万元用于该组户生活污水治理;向林业部门申请到价值20万元蔷薇、紫藤花等绿植,干群齐心,将村寨装扮一新。
从“资源利用好、优势发挥好、潜力发掘好”三个方面发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增收。合作社种植茶叶亩,每年产茶旺季提供余人就业岗位,带来多万元务工收益,也为社区带来近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致富带头能人带动下,该组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有14家花卉苗圃基地,年销售额万元;发挥距离县城近的优势,发展蔬菜种植专业户20余户。
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推荐20余人在县城从事水电安装、房屋装修,实现就近就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陈庆
二审梁晓琳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