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浮罗平驻镇帮扶工作队精准滴灌,多彩 [复制链接]

1#

驱车至罗定罗平镇双莲下垌村,连片的稻田一望无际。秋风送爽,微风吹拂,一层层稻浪飘起清香,沁入人心。“每一次来闻到的香味都不太一样,可能香味的变迁也是这些水稻生长的变迁。”罗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长刘世波看着眼前的长岗坡超有机稻米种植示范基地,不由发出感慨。

去年7月,这支由广东省国资委、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组成的工作队来到碧水青山的罗平镇,深入了解镇情、村情,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如今,工作队的工作日志累积了厚厚一摞,坚守底线、产业主导、金融助力、市场运作的帮扶思路也愈发明晰。

紧盯重点人群,防返贫一个也不能少

为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入驻罗平镇没多久,工作队便成立了全省首个防返贫协作中心,逐步建立起全覆盖、多元化、保底线、促成长的防返贫机制,同时启动育雏、暖巢、济困“长岗坡三暖行动”,最大范围凝聚社会爱心力量。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功能。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队围绕学生开展“育雏行动”,吸引爱心助学单位捐钱捐物,强化乡村教育资源保障。据了解,罗平镇目前已收到累计28万元的助学物资,惠及余名师生。

“谢书记,一定替我谢谢资助我们家3个孩子的爱心人士。”辛小芳是双莲村一位单亲妈妈,十多年来一直独自养育三个孩子。当听说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她家孩子上学,这位妈妈紧紧握住工作队队员、驻双莲村第一书记谢锐勤的手,激动不已。

古勇小学有间特殊的课室,里面摆放着标准化的象棋和桌椅。这得益于工作队坚持物质帮扶与心灵疗愈的基础上开展特色教育“两手抓”,让罗平镇的孩子们在享有充分学习条件之余也能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象棋、跳绳等活动。

“不光要帮扶,还要暖他们的心。”刘世波介绍,“暖巢行动”主要针对老年群体,医院开展义诊和送药活动,让阳光照进罗平镇的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义诊已为近9.3万人带来实惠,送出的药物价值10余万元。

在开展义诊活动的基础上,工作队重点推出“光明村”项目,进一步深化“暖巢”。“老人一个人见到光明,相当于给整个家族点亮了一盏灯。”刘世波说,罗平镇各村分布着不少患有白内障的老人,他们往往碍于高昂的手术费用没能及时治疗。截至目前,“光明村”项目已帮助24位白内障老人重见光明。

针对易返贫人群,工作队启动“济困行动”,组织爱心单位每年对其进行全覆盖式慰问。截至目前,已进行4轮慰问,累计送出慰问金及物资约10万元。“原来我们镇有47户易返贫监测户,经过镇政府和防返贫协作中心各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易返贫监测户只剩两户。”工作队队员赖迪告诉记者。

爱心慰问有了,还要想办法助农增收。为了让易返贫户早日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工作队采用消费帮扶模式。“困难户吃不完用不尽的余粮,我们会组织村委统一收购。”谢锐勤介绍,收上来的余粮会通过助农公益直播、电商帮扶平台、微店、单位直供等方式售出。今年三月份,工作队联合直播公司,在长岗坡渡槽边举办了一场直播带货活动,两小时卖出1.4万斤大米。

“比市场价还要高出20元,太好了!”山田村的陈老伯家原本还为自家的多斤余谷发愁,听说工作队组织村委上门收购,这才松了口气。

助力产业升级,田间地头也迎来“盼头”

“工作队就是要务实,从小事抓起,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刘世波说的这件小事是指种辣椒。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工作队因地制宜,依靠罗平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百姓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

罗平历来有种辣椒的传统,工作队与本地企业罗定市永峰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罗平镇建设辣椒/水稻轮种及深加工市场交易中心产业园。

辣椒种植基地。

由于地处南方,热量充足,罗平镇的辣椒在冬季生长也不受影响,可以实现“南椒北运”。“冬季来临的时候行情最好,去年达到40块钱一斤。”工作队鼓励大家一定要把冬季前的这批辣椒种上,卖个好价钱。

北方市场的“香饽饽”,更是罗平百姓的“致富椒”。“摘一斤一块钱,一天超过斤还会给额外的奖励。”家住罗平镇辣椒园附近的大娘平时赋闲在家,等到辣椒丰收便会去园里帮忙采摘,补贴家用。小小一个辣椒,却实实在在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近个工作机会。

采摘辣椒。

水稻种植也是罗平镇的传统优势所在。中厨食品(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对这个“一镇一业”稻米专业镇进行深入考察调研后,认领32亩田地,与广东华昊农业技术开发研究院合力打造长岗坡超有机稻米种植示范基地,引入先进的超有机种植技术,促进罗平水稻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我们不仅种植有机的大米,还附带了新颖的玩法。”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罗平镇与中厨食品(深圳)集团合作启动全省首个“元宇宙社区稻田认领”项目,用户可以在线认养稻田,并借助慢直播实时跟进稻谷的成长历程。待到丰收时节,无药物残留、无重金属残留,高营养值的超有机大米就会送货到家。

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丰收田,玉米在当中扛起了大任。“玉米是稳产的粮食作物,一年能收获三轮。而我们引入的是泰系水果玉米,受到市场追捧,经济价值更高!”在刘世波看来,一粒粒金黄的玉米,能够串起罗平镇“黄金产业链”,帮助农民告别卖粮难。

“首批60亩玉米地在今年年初进行开荒复垦,预计总收成还是不错的。另外,我们还请本村村民在玉米地务工,每造玉米可为30多个村民增加元至元收入。”双莲村支书陈伟健看着眼前的玉米地,满怀信心。

据了解,在首期0亩复耕种植玉米面积稳定落地后,工作队将联合本地龙头企业打造玉米产业“接二连三”产业链,利用50亩以上玉米地发展玉米迷宫等配套服务项目。

“北有红旗渠,南看长岗坡。”罗平镇活化红色资源,依傍自然山水开展旅游业。记者随着工作队队员来到长岗坡纪念馆前,5.2公里长的渡槽横亘在碧野之上,一头连着金银河水库,一头连着引太灌金干渠。

活化红色资源,打造彩色美旅是工作队振兴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那边还有一大片樱花,到了花季非常好看。”工作队队员指着远处告诉记者,他们联合爱心企业在长岗坡长虹广场开展樱花公益林植树活动,建设长岗坡三角梅观景平台、紫藤长廊等一系列“扮靓长岗坡”行动,助力罗平发展美丽经济。

用好金融“活水”,火红辣椒燃起就业潮

防返贫协作中心“输血”,还需有人“造血”。为解决产业转型资金来源持续性不足的难题,工作队于去年11月,利用金融资源优势成立了全省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将深入推进一体化、多层次、强互补、全覆盖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金融+’模式,为罗平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工作队队员、驻山田村第一书记阮鉴平表示。

金融服务中心,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帮扶工作,持续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据了解,目前已促成罗平与工、农、中、建四大行及邮储、农商等当地主流银行签约,推进信用村建设,整村推进金融帮扶,“截至目前,已向罗平镇企业、合作社、农户投放贷款近万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下一步要应对的是集中用工需求。在6月30日举行的产业发展签约暨贷款发放仪式上,工作队宣布启动“长岗坡雨露行动”,成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灵活用工服务中心,促进罗平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强脱贫稳定性。

撂荒地复耕、种植辣椒、采摘辣椒以及种植玉米等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保障。正在火红辣椒田边休憩的村民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成立村级灵活用工服务队后,“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收入多了,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挑选和储存鲜辣椒。

“我们来到这儿,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心里踏实。”在罗平镇待了一年多,工作队的队员们早已把自己当成罗平人。虽然帮扶工作困难重重,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看着难题一桩桩解决,实事一件件落成,村民们一个个笑颜展露,队员们心里更多的是欣慰。罗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在罗平活用本身专业特长,以金融活水灌溉罗平特色产业,扶贫助困为农民办实事,切实提高了罗平镇经济收入,贡献了乡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新策略,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欧阳胜勇

李昭奕栗楠杜漾思黄咏楠

欧阳胜勇

镇里来了工作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