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杰出的学院派写意花鸟画家郭方颐 [复制链接]

1#

杰出的学院派写意花鸟画家郭方颐

文/汤立

就艺术的本质而言,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画三科中,写意花鸟画最具艺术的表现性、抽象性、抒情性,以八大山人、齐白石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代表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中国画的最高峰。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立足于西方艺术本位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勃兴,文化语境的改变,展览范式的改变,以学院为代表的当代写意花鸟画在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之后的全国范围内日趋衰落。

不过,凡事皆有别例,学院派写意花鸟画整体的衰落态势中仍不乏有执著坚守、继承并成就卓著者,郭方颐先生就是他那一代中的杰出代表。

郭方颐(—)

郭方颐先生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前身),师从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家王霞宙先生,同时受到过张振铎、张肇铭、汤文选等先生影响。大学毕业后曾有长达二十八年在基层工厂作美工的经历,后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年11月26日不幸病逝,享年83岁。

郭方颐先生早年随父习书,学习谭延闿和颜体楷书,有着扎实的童子功。后考入美术学院深造,在名师的指导下有对杨守敬、北魏造像墓志如《张猛龙》《崔敬邕》《嵩高灵庙》等碑帖的学习与研究,着力于碑帖结合,化合融铸,逐渐形成了自己质朴清健、阳刚沉稳的笔墨风格。同时,他在西泠印社名家唐醉石先生以及曹立庵、薛楚凤等名家的指导下学习篆刻。

笔墨是中国画之灵魂,以书法为核心的笔墨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画家作品品质的高低。郭方颐先生画集中的《雨满清溪图》《小园香径春融融》《倚风带雨淡生香》《一树荔枝带雨红》《旖旎秋光》《碧莲寒香初过雨》等作品,便能充分显示出其经过长时间的笔墨锤炼之后,自然而然地透露出的从容大气与挥洒自如。

中国画是有程式的艺术。其程式看似简便,其实很不简单。学习时有无师承,尤其是有无高人指点,能否受到大家的感染,其结果会有天壤之别。一出手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谓“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郭方颐先生的授业恩师王霞宙先生(–),湖北枣阳人,早年毕业于南京艺专,后任湖北艺术学院教授、湖北美协副主席。王霞宙先生是一位既有深厚传统笔墨功力又极具创新精神的写意花鸟画家。

《龟背竹韵》

徐悲鸿先生曾见到王霞宙先生的巨幅作品《紫藤》,便赞不绝口并为其作品题跋:“雄才绝伦,除苍石、白石二家外,罕见如此奇笔”。我父亲汤文选先生曾评价说:“除王霞宙先生外,无任何画家能将棉花、稻子、麦穗、蔬菜、瓜果、‘救兵粮’、‘掌上珠’等农作物表现得如此非凡”。

郭方颐先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经过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与研究,逐渐认识到中国画传统历时千年,形成了一套十分考究的艺术程式。这个程式是历代名家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生活中提炼、探索、总结而成,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以风骨为体,神韵为用,情趣各异,因时而变,它是艺术精华,也是艺术规律,从感性体验到理性选择,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东方美学理论和极富形式美感的艺术样式。

《南国情》

王霞宙先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主创新。他重视写生,主张“活本所有,画本所无”的艺术独创。郭方颐先生正是其恩师艺术主张的有力践行者。其作品《丛花野草自春秋》《南国情》《瑟瑟秋风多寒意》《龟背竹韵》等均来自生活。体现出他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审美眼光的独特观照,表现出传统花鸟画中极为少见的新题材、新境界和新格局。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尤为可贵,在美术学院他这一辈的教师中当属出类拔萃。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作品的形式感方面,郭方颐先生也有独到追求。他时常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中国画之创新,必须“要以笔墨画构成”。

何谓“以笔墨画构成”?其实,“构成”一词源于西方。西方艺术所指的“构成”大约包含有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那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构成”呢?

《秋葵》

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形式美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水墨画的创新中出现了“笔墨构成”这一说法。中国画的“笔墨构成”大约包含有強化点、线、面的纯粹及画面处理的平面感和空间转换等,借此以突破传统中国画固有的形式格局,突显与增强中国画的现代感。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往往伴随着“笔墨构成”的实验。到目前为止,中国画家中提倡中国画“笔墨构成”的画家并不鲜见,但大多停留于口头与理念,而少有艺术的自觉运用的成功。“现代水墨”实践中的“笔墨构成”大多脱离了中国传统文脉,过多地植入了西方观念与形式而显得不伦不类,因而使自己孤立于中国文化艺术本体的源流之外。

郭方颐先生既是中国画“笔墨构成”的提倡者,也是“笔墨构成”的成功运用者。他创作的《笔端唤醒玉梅魂》《庭院深深》《秋实》《天成寒骨任周旋》《秋葵》等作品,在笔墨艺术的处理上明显区别于传统艺术的表现程式,弱化了表现物象的真实性,而强化了笔墨的线与面的对比及作品的抽象性特征,突显出作品的空间张力与形式美感。这也是郭方颐先生为中国画的革故鼎新所作出的贡献。

《秋实》

通过欣赏郭方颐先生的写意花鸟画艺术,我有如下几点启示与心得:

一、名师与自觉

学艺头口奶是关键,起步不能偏,错了难回头。名师出高徒,但也不尽然。譬如国美、央美的花鸟画巨匠大师们似乎并没有培养出能承前启后开拓新风的出色弟子,这涉及到学子本身的自觉与自悟。自觉是自己在不断的学习理解中选准方向,立定精神;自悟是在不断砥砺实践中的豁然开朗而神采超然。从郭方颐先生的作品来看,他有名师但师心不师迹,学师又不似师,正是因为他的品性与学养决定了他的自觉与自悟,所以才风格独具。

《庭院深深》

二、笔墨是底线

其恩师王霞宙先生指导他从魏碑入手锤炼笔力线质和笔墨功夫,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之后郭方颐先生用笔的举重若轻与沉着痛快。旅法艺术家、学者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形容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中国画写意之‘写’,书法也。画者,书之极也。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大家,往往也是极具个性的大书法家。”

《小园香径春融融》

三、艺术的博而精

一位中国画家有了诗、书、画、印综合修养之博,才能有其艺术之精。

中国画的高度首先体现在诗的境界上。苏轼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论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又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现在的中国画家,可以不必精通诗词格律,但要有一颗诗心,所谓“迁想妙得”,“意在笔先”。郭方颐先生的作品具有诗意的,恣肆纵横中可以窥见画家诗人般的丰富细腻和浪漫情怀。作为东湖印社首批会员,郭方颐先生在篆刻方面也用功颇深。其印风上溯先秦文字,醉心于秦砖汉瓦,刀法沉雄霸悍,追求斑驳凝重和质朴苍茫的金石之趣。在金石篆刻方面的功夫,促进了他对笔墨线质的追求和对画面空间布白的掌控。

《倚风带雨淡生香》

四、真性为空,首重格调

郭方颐先生的作品一眼望去便可感觉之呈现出的是:空、雅、气,这都是中国画的本质。我这里所指的“空”是空白,空白不是无物,而是作者的广阔胸襟、直指人心。知白守黑是中国画的命门和玄之又玄的东方哲学;“雅”是文雅,是由饱读诗书涵养而来的书卷之气,体现出作品以简为尚的耐人品、耐人寻、耐人思;“气”是中国画呈现出的气格、气势、气韵,是天机往来、气韵流动的浩然之情。

郭方颐先生的艺术是值得学人们深入研究与学习的。在其逝世一周年之际,汤湖美术馆即将为他举办遗作展,我收到他的学生李波从家乡寄来的《郭方颐画集》,并应邀在观赏之余写了以上感想,以纪念这位深具传统功力,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学院派写意花鸟画家,并预祝展览成功。

.10.18日于北京

《天成寒骨任周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