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214/4770025.html台湾水下生态摄影达人-孙文谦先生这次又有新作品了!这次他前往台湾北部某处水域,主要是为了拍摄原生淡水鱼类-盖斑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的栖地生态;可惜相关视频只放在facebook(脸书)上,尚不开放在其他影音平台中分享,不过好在我们还可以从作者授权的一些照片中窥见其原生环境的面貌。
从图中可见该水域的水质算是相当清澈,当作者将手放入水中时,许多不怕人的盖斑斗鱼亚成鱼及沼虾便立刻从深处现身,并好奇地在皮肤上啄食;只是你会发现现身的盖斑斗鱼尾鳍末端并不像人工圈养个体那么完整、展现出漂亮的大琴尾,这可能是遭受其他鱼类啃咬或半夜受到沼虾偷袭的缘故,有些可惜!不过整体来说,其体色红蓝对比鲜明,如果经由人工驯养一阵子待鱼鳍长齐,应该是不可多得的好物才是!
这种小时候在田野湿地中随处可见的美丽鱼类,因为人为开发及污染的缘故,已逐渐消失于野外,仅残存极少数零碎栖地还能发现这种鱼。即使如此,在孙老师所拍摄的影像及图片中可以发现,除了青鳉鱼和粗糙沼虾等原生生物外,这些水域早已被其他许多外来种,如野生孔雀鱼、日光剑鱼等鱼类占据。
更惨的是,你根本不无法得知这些盖斑斗鱼究竟是当地的原生种或是人为放流的水族品系;因为即使是同一种鱼,因为地理上的区隔,会使得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个体因为适应当地水文、气候、环境生态的不同而演化,并出现遗传分化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会在体型、体色、体纹等外观特征上形成差异。
我知道目前有许多鱼友正在对国斗进行选育改良,不过在此奉劝不论是身在大陆或台湾的鱼友,即便你是好意想复育野外的斗鱼族群,都不应该随意将你鱼缸里养的野生或人工品系斗鱼放回任何一处天然水域,因为这不但会干扰它们原本的遗传特性;野放在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原生水域中还会进一步成为另一个外来种,影响当地的生态。
小档案|盖斑斗鱼
学名:Macropodusopercularis
英文俗称:Paradisefish
中文俗称:台湾称盖斑斗鱼或三斑斗鱼;中国大陆称中国斗鱼(国斗)、花手巾、普通叉尾斗鱼(普叉)等
简介:盖斑斗鱼一种小型的淡水迷鳃鱼,原产于中国南方的海南岛、广东、广西、中南半岛,以及台湾等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喜爱栖息在流速缓慢的稻田、池塘、湿地等水生植物丰富的地带,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食。
繁殖期公鱼会在水面筑泡巢,吸引母鱼交配;产卵后公鱼会将鱼卵衔至泡巢中孵化,繁殖容易。本种为继金鱼后,第2种被传入西方的中国观赏鱼,也是第1种被带到欧洲且能成功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除了俗称小白兔的白子人工繁殖个体外,目前在中国已出现许多人工选育或杂交品系。最大总体长可达10公分以上。
素材来源(文字图片)/孙文谦(台湾)
-完结-
能看到这里的一定是“真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