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丁
解*凉血清热消肿
别名:地丁、地丁草、地丁紫堇
性味:味辛、苦,性寒。有小*。
归经:归辛、脾经。
来源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切段。生于山沟、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分布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
为干燥皱缩全草,长5~10厘米,叶具长柄;叶片3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细。叶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长椭圆形扁平的荚果,表面灰绿色,内含数粒扁圆形、黑色的种子。味苦。
功效作用
清热解*,散结消肿。用于时疫感冒,咽喉肿痛,疔疮肿痛,痈疽发背,痄腮丹*。
1、清热解*(热*疮疡)
用治热*炽盛兼血热壅滞所致的疮痈肿*,可单取鲜品捣汁内服,药渣外敷;用治热*疮痈,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饮;亦可用治乳痈、肠痈等病。本品解*功用类似于蒲公英,为痈肿疔*通用之药物。
2、消肿散结(疔*,内痈)
用治血热壅滞所致的疔*,可单用内服或取鲜品捣汁内服,药渣贴敷患处;亦可用治内痈,如肠痈、肺痈等;也可用治咽喉肿痛、痢疾、肝热目赤肿痛、*蛇咬伤等。本品尤为用治疔疮之要药。
药理研究
全草含多种生物碱如紫堇醇灵碱、乙酰紫堇醇灵碱、原阿片碱、旋异紫堇醇灵碱、四氢刻叶紫堇明碱、二氢血根氢等。
现代药理研究,苦地丁全草注射液体外对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苦地丁粗粉混悬液及水煎液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紫堇灵、乙酰紫堇灵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资料来源于蜀中集团董事长安好义编著的《中药材质量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