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苹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皮肤科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家好,这里是小鹤

一年一度的平安夜和圣诞节

每年都想想都万分期待

不过,对小鹤来说

每年的平安夜一定少不了

一个伴着满室苹果香的美妙梦境

▲红地厘蛇果(RedDelicious)

当小鹤捧起手中的苹果

陶醉在它诱人的芬芳中时

思绪不禁开始飘散

这是亚当和夏娃的禁果

是希腊神话中的生命之果

是亚萨园中的青春之果

也是如今被赋予“平安”之意的平安之果

但人们似乎总是很在意苹果的象征意义

而苹果本身的起源与发展

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苹果的源头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

苹果属是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几十个种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向南深入到亚热带山区。

塞威士苹果(Malussieversii)产自中亚,分布区域遍及今*一带,它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野苹果,也是苹果的野生种、栽培苹果的祖先。

▲*野苹果与其他野生种的群体体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

西洋苹果虽然起源于中亚的塞威士苹果,但杂有高加索东方苹果(M.orientalisUglitz.)和欧洲森林苹果(M.SylvestrisMill.)的基因,而中国苹果则是从*塞威士苹果的纯系驯化而来的栽培种。

在距今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塞威士苹果的繁衍就达到了极盛时期。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天山迭次冰川下降,使当地第三纪喜暖的针叶树和阔叶林大量灭绝,只有未受到冰川袭击而又免于荒漠干旱的前山谷地如伊犁谷地、霍城盆地和哈萨克斯坦的衣尔库盆地、巴尔哈什盆地的前山。才成为这些第三纪喜暖植物的“避难所”,*野苹果才有所残留而形成今日继续分布的野苹果林群落。

▲现存*野苹果及野苹果林

*野苹果主产天山山脉和邻近山地,虽然是地道的野生种,果实的个头却远远大于苹果属的其他野生种,有的果实更是好吃得可以和栽培苹果媲美。不仅如此,它的变异比高加索苹果更为丰富,光是成熟果实的颜色,就有红色、*色、绿色、白色以至双色,几乎涵盖了栽培苹果的所有色系。

从外观上看,*野苹果也和栽培苹果十分相似,如叶片边缘都有钝锯齿,果实除了在果梗一侧有个凹陷(术语叫“梗洼”)外,在相对的另一侧也有明显的凹陷(术语叫“萼洼”),呈现出典型的两面凹的苹果形。放眼世界,实在是找不出第二个和栽培苹果如此接近的野生种了。当瓦维洛夫在年宣布*野苹果是栽培苹果的祖先之后,这个结论迅速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接纳了。

▲*野苹果

瓦维洛夫还推测,*野苹果之所以又大又甜,很可能因为取食它的果实的主要动物由鸟变成了熊。和习惯一口吞食小果子的鸟类不同,熊和人一样喜欢大果子,加上熊的口味和人差不多,由熊代代挑选出来的野果,自然比靠鸟进行自然选择的野果大得多、甜得多了。

苹果的传播

早在公元前年,起源于黑海–里海草原的原始印欧人就已经迁居到中亚至南西伯利亚地区,创立了阿凡那谢沃文化。

这一文化的遗址在今天的*北部也有发现。从那以后,先后又有几支说印欧语的族群迁入中亚及*,包括吐火罗人、粟特人、塞种人等。这些中亚最早的居民很容易就被山上生长的美味*野苹果吸引了。除自己栽培外,他们还将它通过“青铜之路”和“丝绸之路”向外传播。

向西,塞威士苹果很早就传到了西亚。两河流域阿卡德帝国(约公元前年-年)时代的楔形文字中已经提到了苹果,并出土了成串的苹果干。此后,苹果又从西亚经由希腊向罗马、西欧扩散,在距今年的欧洲瑞士湖栖居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迹中发现的炭化苹果是栽培苹果的祖先种。罗马时代的欧洲,很多地方已大量栽培苹果。经过漫长时间的驯化、育种,最终在欧洲形成了现代栽培的西洋苹果。

向东,它先传入*,大约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传入河西走廊,便成为中国苹果,自此扎根千年。

中国传统苹果

在中国,苹果属中的著名栽培植物除了苹果之外还有花红(M.asiatica)、楸子(M.prunifolia)、海棠花(M.spectabilis)、西府海棠(M.micromalus)和垂丝海棠(M.halliana)。

据古籍载,中国绵苹果——是中国最早栽培的品种。这类苹果果肉绵软易烂,不像现代栽培苹果那么清脆。

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有一篇《上林赋》,极力描写都城长安附近的上林苑的壮丽景象,有“楟柰厚朴”一句,其中的“楟”是梨,而“柰”则为后来被多数学者公认的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

《西京杂记》记载:当时上林苑中的各种果树,都是“初修上林苑之时群臣远方各献的名果异树......”,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绿柰”。东汉末年,曹植则著有《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

除了绵苹果外,花红和海棠的栽培也很早,它们和绵苹果在关中地区几乎同时开始栽培。西汉末年的另一位文学家扬雄的《蜀都赋》中既有“杜樼栗柰”,又有“扶林檎”,这里的“林檎”则是花红最早的名字。

东汉以后,特别是西晋以后,有关柰、林檎和海棠的记载更多。西晋郭义恭的《广志》对柰的生产有了较多的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以为积蓄,谓之频婆粮。”这时候绵苹果、花红和海棠的栽培都已经比较普遍了。

仔细观察这些有关绵苹果的记载,会发现它的栽培以中国西部地区为多。张掖和酒泉都在今甘肃河西走廊。无独有偶,西晋张载有首诗赞美了五种“殊美绝快”的果品,其中之一就是“瓜州素柰”,也就是产自今敦煌附近的白柰。柰的“西部佳果”的形象,就这样树立了起来。

公元年,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述了当时在焉耆、库车、莎车等地盛栽苹果树的情况。这就证明柰是由于汉武帝开拓西域,辟丝绸之路后,才开始从*逐渐东传。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河西走廊形成了中国苹果的重要基地,目前*及西北各地老苹果树比比皆是,其中兰州一带尚有百年以上老棉苹果树。

▲年历史的野苹果树

而这时,绵苹果也多了一个新名字——频婆果。“频婆”是梵语bimba的音译,在印度本来指的是一种葫芦科植物——红瓜(Cocciniagrandis)。因为红瓜成熟的时候颜色红润光亮,在佛经中便常常用来作为红亮物体的譬喻,特别是用来形容健康嘴唇的色泽。比如《华严经》,就说佛祖“唇口丹洁,如频婆果”。虽然红瓜在中国华南一带也有野生,但是在中原地区十分罕见。于是一场把“频婆”这个名字附会到中原及周边植物之上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因为“频婆”的本义是相思,南方产的红豆便率先暗用频婆果的典故,成了相思的象征,不仅因此有了“相思子”的别名,还因为王维的名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而家喻户晓。

到了中唐,为了让佛教徒们理解频婆果是什么,僧人慧琳在注解佛经《一切经音义》中说:“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意思是说,如果想知道频婆果有多红多亮,看看中原地区栽培的林檎就知道了。没想到,慧琳这个煞费苦心的解释,不但没有澄清词义,反而带来了混乱。和慧琳同时代的郑常就误以为频婆果就是林檎,在他的《洽闻记》一书中直接把这个名字用到了西域传来的一种柰的新品种上。从此,苹果就有了张冠李戴的“频婆果”之名。

频婆果

[明]曾棨

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

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炎帝遗书惭未录,长卿多病独相宜。

由来南土无人识,那得灵根此处移。

从宋代开始,又有人把岭南的一种种子可食的锦葵科(原属梧桐科)乔木凤眼果(Sterculianobilis)称为“频婆果”,只因为它的果实外皮也是鲜红色的。如今,“苹婆”反而成了这种植物的正名,凤眼果倒成了别名了。

▲今天的“苹婆果”

同样是在宋代,苹果属水果的品种进一步丰富,文献中出现了“秋子”这个新名字,本意是“秋天成熟的果子”,后来也被人在“秋”字上再加木字旁,写成“楸子”。与此同时,“花红”这个名字也开始流行,最终取代了“林檎”。

▲苹果花

宋代也是海棠文化大盛的时候,海棠的品种不断增加,到明代便有了“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的名目,与不属于苹果属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并称“海棠四品”。

16世纪末17世纪初,人们对苹果属果树的认识加深了,《学圃杂疏》(年)首次把柰与频婆分开,又把频婆的“频”加上草字头,改称为“蘋果”(汉字简写后则是苹果)。

年,王象晋的《群芳谱》中生动记述了中国棉苹果:“苹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似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

现代苹果在中国

著名植物育种学家布尔班克认为,苹果是人类最早采集食用的野果。

虽然苹果在中国可考的历史很长,但现代的苹果与原生苹果不同,是经历了近代杂交育种、多重选择之后的结果。原始农业技术的粗放栽培对果形的改变仅仅是自然演化的补充,不能与现代栽培的速度与效率相混淆。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北美洲。由于北美洲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因此,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苹果种植业得到飞速发展,并培育出不少新的品种,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开始从欧洲引入苹果,然后又传入亚洲,此后,澳洲、非洲也相继引入。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都有了苹果栽培。

▲金地厘蛇果(GoldenDelicious)原产西弗吉尼亚州

▲姬娜(Gala)原产新西兰

▲富士(Fuji)原产日本

我国在苹果的栽培上主要发展的是西洋苹果(欧美品种)。年,美国传教士诺维·约翰将西洋系苹果如青香蕉、元帅等带至我国烟台地区,烟台媒体曾一度以“中国第一个苹果”作为宣传词。之后,烟台、青岛又从日本、美国引进国光、红玉、红星、金冠等。

▲国光苹果

▲金冠苹果

在我国南方,四川的苹果栽培最早始于巴塘县,约年自法国引入莱茵系统等欧洲品种,贵州、湖北约年开始引入苹果栽培,浙江年前仅私人庭院有少量观赏苹果栽培,之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栽培。

▲各式各样的苹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优良品种的选育,到了今天,我国培育的苹果已经有多个品种,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半数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个苹果:烟台苹果/大众日报

苹果:饱含历史又饱受沧桑/刘夙

《中国果树志苹果卷》/陆秋农

苹果起源演化的考察研究/李育农

我国苹果品种溯源、演化及亲缘分类/辛培刚相法国陈学森沈向武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