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江跃中)今天上午,由市委组织部主办、普陀区委组织部承办的年上海市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暨“新时代好班长——居村*组织书记论坛”,在新时代上海居民区*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全市10万余名*员群众通过上海*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电视端、上海智慧*建网—学习融媒体—先锋上海直播课堂、上海基层*建视频号、先锋上海小程序等平台在线收看直播。图说:年上海市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暨“新时代好班长——居村*组织书记论坛”举行主办单位供图(下同)本次论坛聚焦“我与群众心连心”主题,以普陀区四位居民区*组织书记自编自导的原创歌曲《在社区,我们努力奔跑》拉开序幕。论坛上,来自全市的6名居民区*组织书记现身说法,交流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及时响应居民群众诉求、落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完善*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等方面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把加强队伍建设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推进连心工程,巩固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基层干部面对群众时的“共情能力、引领能力、专业能力、协商能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抓牢用好‘第二梯队’为社区治理精准赋能,通过各项激励关怀举措来提升‘第二梯队’凝聚力,形成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原*总支书记杨兆顺,用多年社区工作经验,传授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对群众有真感情,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居村干部光待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要靠双脚走出来,要靠眼睛观察,靠嘴去聊出来的。只有多接触了,才能形成和群众之间的纽带,才能有后续的了解和信任。”“把百姓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居民区*总支书记赵国庆,是一位有着丰富社区经验的老书记,“在居民区工作就要有服务意识,把握好‘让大多数群众得到利益’的原则,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协调更多的社会资源,学会用群众语言,学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要把居民当做亲人来看待,急人所急,与人共情,才能真正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居民区’。”“问需问计用心用情于民”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总支书记刘苗,曾在武警上海总队“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等单位服役16年,转战社区工作时间不长,却用成绩赢得了居民的认可。面对群众诉求,在“放”与“不放”“扛”与“不扛”价值取向中把握利益平衡,担起责任。施行“楼组分类、项目分解、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串起家园善治指挥链。“每一位居民群众都像是一枚‘珍珠’,对我们居民区*总支来说,我们要做那一根‘红绳’,把这些‘珍珠’串联成一条最璀璨的‘项链’。”“坚持腿勤手勤嘴勤将心比心做群众工作”*浦区老西门街道曹家街居委所在的梦花街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一度成为疫情“暴风眼”。“80后”*总支书记周洁带领“两委”班子冲在旧里一线,用真情、实干获得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合力守护家园。“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要把‘针’穿进去,‘线’理顺了,就能通过‘穿针引线’破解难题,并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她把旧里群众当亲人,以服务为纽带,坚持“由民做主”,搭起“连心桥”,让动迁居民共商梦花街未来的发展。“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服务群众零距离”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总支书记倪晓倩,坚持*建引领,打造特色*建楼组,组成“双楼长”,鼓励年轻人成为线上第二楼组长。打通线上数字社区和线下三位一体沟通的渠道,开展书记接待日、共享日接待日,零距离直面问题,与群众心贴心。积极探索多样化项目平台,凝聚社区力量,组建十色志愿者服务队伍,让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解锁新身份的同时,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服务面对面真情心连心”嘉定区菊园新区嘉筱社区*支部书记罗晓华,打造“筱时光”留住动迁居民乡愁文化的服务阵地,建设“筱客栈”小微网格*群服务阵地,为本地原住民、外来租客们提供“连心”服务。发挥“一楼三长”的“邻里效应”和“互补效应”,弥合老年村民、年轻租客两类群体在文化、年龄、地区等方面差异,实现“小事不出楼组,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论坛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委书记、教授杨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崔丽娟,就如何吸引、用好、留住抗疫集结的社区力量,讲好群众语言,提升共情能力进行点评,给出专业意见。论坛碰撞出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方法,发人深思,更好地帮助广大居村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社会工作*委副书记徐树杰,普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珍等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