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凌晨三点起,普陀正式进入了新一轮核酸筛查,涉及范围和面积超出以往。全员、全域,大体量的核酸筛查如何短时、高效?全覆盖?秩序井然之余还能暖心频频?
“我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志愿者阵容空前强大。除了楼组长、老党员这些上了年纪的社区志愿者‘老面孔’,这一次,我看到了更多充满朝气和新智慧的‘新生代’志愿者。”全国劳模、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兆顺的一番话意味十足,也昭示了特殊时期,一场“新生代”和“老一辈”接力传承、双向奔赴的爱与责任。
榜样的“点点星光”
可以“燎原”
父亲在这头,儿子在那头。这一次,杨兆顺和儿子杨凯仅隔着一条小河,却遥遥相望不得见。他们一个在紫藤苑居民区,一个在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干着同一件事——为基层抗疫做志愿者服务。
“我的父亲今年65岁了,在他得知曾经工作过20多年的小区要进行闭环管理时,他第一时间就去了前线。”回忆起父亲杨兆顺在紫藤苑的抗疫工作经历,杨凯的声音有点哽咽:“他年纪大了,进了小区就封闭管理,睡觉都是在居委会找几个纸板箱,再垫层褥子,席地而睡。”
杨兆顺在紫藤苑居民区
做儿子的,怎么会不担心?可杨凯深知,这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心里最牵挂的就是他的这群老居民们,去了他才会心安。”杨凯告诉记者,父亲是他的榜样,他也不能落下。在阳光水岸苑,他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今年39岁的杨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医疗器械相关方面的工作。平日里,和一直在基层社区工作的父亲有很多不同的观念冲突,但他认为,同为一名党员,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相通的,也是可以传承的。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杨凯感到,这一次和父亲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在阳光水岸苑,杨凯什么都做。上下楼送快递,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人员信息,维持核酸采样的现场秩序、帮助老人提前登记核酸采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