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举例:朱自清《背影》:
那年冬天(时间),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果)。
3.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
特点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
②使叙述亲切自然;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鲁迅《孔乙己》:从“我”这个酒馆伙计的角度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二人称
特点:用“你”“你们”来叙述,使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增加感染力。
举例:光未然《黄河颂》:用“你”来抒写黄河的伟大,使文章感情强烈。
第三人称
特点:用“他”“他们”的旁观者身份,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展示出来。
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叙述比较灵活自由。
举例: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以艾芙·居里的视角来叙述居里夫妇的故事,使文章内容清晰可感。
4.记叙顺序
插叙
定义: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或者故事的背景(概括内容);
②解释了……的原因;
③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⑤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⑥丰富人物形象;
⑦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举例:宗璞《紫藤萝瀑布》:第八段中插入“我”对十多年前家门外那株紫藤萝的回忆,和眼前的紫藤萝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倒叙
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开篇点题;
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引出下文。
举例:朱自清《背影》: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父亲的背影的回忆。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条理清晰,文气自然贯通;
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举例: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
补叙
定义:行文中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①补充、丰富、深化叙述,使叙事更严谨;
②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举例: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打破谜底说根由,交代“枣客”原是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便属于补叙笔法。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①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②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5.记叙线索
事件线索
定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举例: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爬悬崖”为线索安排情节。
人物线索
定义:以人物的活动或见闻感受为线索。
举例: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
实物线索 定义 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举例 茅盾《白杨礼赞》:以“白杨树”为线索安排材料。
情感线索(暗线)
定义: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举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新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