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自古以来山川秀丽,景色妍美。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载,古代建平有八景:
涛峰远望
又称涛峰秋望。涛峰即大涛山,在县东,距县城17.5公里,在亭子山、龟山之后,与二山鼎足而峙。山势悬崖峻绝,古时遍山古松参天,松风吼如涛声,故称大涛山。古代文人县吏秋高气爽之时登山远眺,欣赏山光水色,赋诗吟秋抒怀。今山上树木稀少,风景衰败。
石涧春和
又称石涧春游。石涧系白石涧简称,原出白石,故名白石涧。景地在县东南,距县城17.5公里,即桐河入县境至合溪口一段,位于今涛城镇境内。涧水澄澈,白石沉底。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绿柳依依,桃花盛开,景色宜人,别有佳趣。古为游览胜地,令人流连忘返。今此景不复存在。
茅岭凝青
茅岭又名茅山,即郎溪、广德交界的白茅山。据传一和尚曾爬上银杏树梢,不知何故,跌地身亡,于是传说此僧脚踩树端白云飞升仙游。日久,朝阳寺又叫白云庙,白茅山又称白云山,即今之白茅岭,因山产白茅草而得名。主峰海拔.2米,在县城东南,距城27公里。南宋时为建康(今南京)至临安(今杭州)驿道必经之地。山的两侧狭谷,俗称“老虎口”,是郎溪通往广德的山道隘口。
此山“白茅烟锁凝如泼,古木云深望转青”,谓之“白茅凝青”。山峰高耸如屏,俯临众丘,登山远眺,郎溪、广德两县青山绿水跃入眼帘。山上松竹苍翠,紫藤缭绕,草木葱茏,堆螺叠髻。
鸦山古迹
鸦山,又称丫山或雅山。位于县南姚村永丰村境内,距县城45公里。此山是郎溪与宣城之界山,山高海拔米,周围15多公里。山峰高耸,林茂竹翠,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登巅可眺望宣城、广德。主峰东侧有一山口,古名唐猊岭,即今鸦山岭,是古代郎溪通往宣城、宁国、泾县以及徽州的主要通道,古时商贾行旅往来络绎不绝。如今山岭两侧登山石级仍然完好。此路世称“鸦山古道”。
山上多古迹。主峰旁有一巨石,高二丈许,上耸云天,下临深潭,昔传曾有仙人在此垂钓,故名钓台。山顶有庙,已毁,庙碑尚存。境北附近的青苔岭上有一巨石,高二丈许,上有百余弹痕,俗称“弹子石”。此岭上还有舵躬石,高丈余,突兀直立,形如斧劈。山之北麓1.5公里处有鸦山街,从明代起成为县内南乡货物集散地,清代曾列为县十镇之一。
伍牙飞翠
伍牙山在县东北岗南边境,距县城27公里,是郎溪与广德和江苏溧阳之界山,系天目山余脉,主峰海拔.6米,为县内第一大山。山势高峻,林木葱茂,岚气氤氲,清人王家相歌吟其山“楚尾吴头第一山,亭亭直上翠微间”,山色凝烟,滴翠欲流,故曰“飞翠”。
伍牙山,又名伍员山、护形山、护牙山。其名由来,皆因伍子胥过境之故。明嘉靖《建平县志》载:“伍员伐楚还吴经此,建牙,因以为名。”清康熙二十八年(年)《建平县志》云:“旧传伍员奔吴避于此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
峡岭回峦
又称峡岭叠秀。位于县内姚村盛村境内,距县城40公里。原名峡子岭,俗称“虾子岭”,高米,为郎溪与宣城的界山。这里重峦叠嶂,群崖拥簇,山谷幽深,风光秀美,“群峰突兀呈螺髻,叠嶂高低列翠屏”。谷口险窄,仅一线可通。
凤山胜景
又称凤居奇迹,俗传昔有凤凰栖于此,故名“凤居山”、“凤凰山”。在县境东北,距县城21公里,位于今凌笪大屋村境内,即毛山顶至凌笪之间的一段山岗,郎(溪)、溧(阳)公路穿此而过
石佛撑云
石佛山,在县南姚村乡境内,距县城35公里,主峰海拔米,系黄山余脉。石佛山又名石佛岭,山势峻峭,白云缭绕,山巅有三巨石,高三丈许,形似石佛,故名“石佛撑云”。
又传说,唐开元七年(公元年)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觉(后称地藏菩萨)年轻时渡海入唐,出家为僧,云游江南,寻找卓锡。一年金秋,来此见山顶三块巨石,犹如三尊大佛,向一樵夫问讯此山名称。樵夫回答,这大佛手起能撑住33尺云层,这便是“石佛撑云”的由来。
山之北坡悬崖陡峭,山之南坡平缓易登。山顶有一不大平地。山上苍松翠柏,绿竹成林。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其大如屋,比比皆是。(图片与正文无关联
图文编辑:徐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