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商︱张和龙迎春新作展在红星画苑美术馆成功举办
济南市青岛商会顾问、山东省军区转业办原主任王培佐大校,商会顾问、山东省军区王进京大校,济南市青岛商会会长、青商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克峰参加了展览。参加展览的还有北部战区陆军装备部部长刘卫星少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华志,济南市林业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韩子奎,济南军区司令部原动员部部长路秀儒大校,山东省书协理事、省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吴巨峰上校,济南军区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曹晓明上校等近百余人。
张和龙画展合影附:
画家简介:张和龙,山东平阴人,山水画家,中国国安集团特聘画家。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年毕业于济南师范美术专业,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仁量山水画本科研修班。
张和龙和钟克峰张和龙:钟爱山水寄情万物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在李白的这首《紫藤树》中,我们感受到了紫藤的美。张和龙的国画四条屏《紫气东来》则生动地画出了紫藤的这种美,灿烂繁华,迎风摇曳,紫气氤氲,漂亮至极。他介绍说,在国画中,紫藤图是花鸟画题材中的一种吉祥题材,寓意紫气东来,祥瑞降临。相传老子过函谷关时,函谷关关令尹在函谷关的望气台瞻紫楼登高望远、观察天象,看到东方紫气氤氲,认为必有高人前来,便出关相迎,果然是老子入关。紫气东来便源于此。
12月20日,“张和龙”迎春新作展在济南市红星画苑美术馆举办。在此次展会上,张和龙的这副四条屏《紫气东来》被山东泉城乡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华竞买。张和龙将此画拍卖所得一万元为“希望小屋”的困境儿童捐赠山东省唯一少先队队报《齐鲁少年》报,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送去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用行动诠释自己心怀大爱的家国情怀。
钟克峰和张和龙家乡的一草一木燃起对绘画的渴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张和龙出生在济南东阿镇,这里是汉代东阿王曹植的封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产丰美。这块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的广袤沃土,以及他对绘画梦想的孜孜以求,为他走向璀璨的艺术之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每次回老家,看到的哪怕是残垣断壁、秦砖汉瓦,亦或是飞鸟鱼虫、草木葳蕤……都会让张和龙浮想联翩,思绪回到童年,那时院子蓬勃的生机仿佛就在昨天:高入云端的几棵榆树,每天清晨会有无数的活泼的鸟儿在树梢欢快地翻飞、欢鸣;小菜园里的黄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堂屋门口的几株香椿树,除了供给了我们美味的香椿芽,还有叫椿象的小虫供伙伴们玩耍;入夜,则会有颀长硕大的黄鼬悠哉悠哉地在大门口出现,然后再慢悠悠的消失……张和龙说,童年时的他就对画画情有独钟,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虫一物、一石一云燃烧了他对山水画的渴望。
寄情于山水之间
中国山水画是最富有激情的一种画作,它禀受自然,秀天地之灵气。每一年,张和龙都会背起画板,行走在家乡平阴、济南南部山区,以及四川、浙江等地,他几乎踏遍了这些地域的所有山山水水,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融于笔墨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如身临其境般领略到大自然的美。
张和龙画作艺无止境,为让自己有更高的造诣,年,他负笈南下,于中国美院仁量山水本科研修班进修,致力于传统画种研习,虚心求学,拜访名师,并与同学每日切磋论技艺,谈古论今,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受益良多。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张和龙坚持做远离尘嚣的苦学之人、苦旅之人,以自己独具一格的理智与激情寻求着与美的理想、美的精神、美的梦幻更深的契合。每一件画作中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思想的诠释,使得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造型典雅,在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创新。
内心的境界源于艺术的启迪
对张和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韦辛夷如此评价:“和龙胸有丘壑,笔无俗尘,虽然盘桓熙攘之中,但依然间想儫濮,扪心指月,便透禅关。”
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扎实的诗词、书法功底使张和龙随心所欲地驾驭笔墨,独抒自己心灵的一缕清香,陶醉在自我营造的山水世界中。
在嘈杂的展会现场,他依旧能沉稳细腻地创作,不囿于物,不乱于心。他为人谦和、低调、有厚度、有温度。一张微笑的脸,不慢不快的语速,不高不低的语调,映衬了他的儒气、和气和正气。他热衷于公益事业,这些年当中,他捐出了不少的作品,并用拍卖作品所得款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内心的境界其实是源于艺术的启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和龙说,虽然他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仍需要在安静的自我修为下感怀悟道,以大自然为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张和龙希望,自己的笔墨和情怀可以化为世间的芳草,为人们制一味清凉之剂,化解人世的苦涩和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