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徐渭为什么能开创大写意花鸟
TUhjnbcbe - 2025/2/24 23:42:00

陈师曾先生在《文人画的价值》中提出文人画的要素有四条: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明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徐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徐渭为什么能开创大写意花鸟?

这与他耿介孤直,不与流俗同趋的人品,深厚的诗文功底与学问,不挶一格的思想,狂放不羁的才情等等是密不可分的。

徐渭曾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最早明确指出草书与写意画的相通关系。

徐渭是把草书的的笔法运用到大写花鸟画里面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在篆、隶、草、行、楷等诸多书体中,书写放的最开,最不狂放不羁,最适合性情挥洒的就是草书。

篆书、隶书。以及后来的楷书等,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一种标准书体,也即当时的楷书。有人曾说,甲骨,金文大篆是秦代之前,商、周等时代的楷书。小篆是秦代的楷书。隶书是汉代的楷书,所以楷乃法则也,标准也。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方正,规矩。

而到了行草书就开始变得往写意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草书,它的笔画跌宕起伏,如龙蛇飞舞,挥洒自如。它的结体千变万化,神出鬼没,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非常适合心性的表达与性情的挥洒。这本身就是一种写意化的发展。

而中国的写意画分小写意与大写意。这是与工笔相对来说的。

工笔画讲究应物象形,比较注重形体结构的严谨,准确,但是不利于主观心性的挥洒和性情的表达。小写意已经更注重传神的摹写,突破了形体的束缚。而大写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对于形体的束缚和桎梏,打破的更加全面,更注重主观性情的表达。

而放的最开,最利于心性挥洒的草书,尤其是狂草,这种笔法运用到大写意绘画中,可以说是与大写意的精神天然相契合的,运笔的不受束缚与形体的不受束缚受完美契合在一起。

而徐渭正是运用不受束缚的狂草笔法写意不受束缚的形体的始作俑者。

可以说,徐渭提出‘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这一观点是非常具有学术性和思想价值内涵的,对于大写意画的本质内涵有深刻的揭示性,对于大写意画的发展方向也有科学的指导性。

其次,关于用墨。中国画的用墨有多种技法。黄宾虹先生总结出七墨法。七墨法中,浓淡干湿焦宿等宿既属于墨的性质,又是用墨的方法。破,积,泼属于用墨的方法。这其中,放的最开的就是泼墨。

绘画中皴擦点染等技法,尤其是大片的渲染,放得也比较开。但与泼墨的倾倒渲泄仍不能比。

泼墨在各种墨法中是放的最开,最不受挶束,最利于挥洒,最利于倾倒,最利于宣泄的一种墨法。这一点也是狂草笔法的不受挶束相通的,与大写意的精神也是相通的,都是注重于心情心性的挥洒渲泄,不受拘束。

徐渭之所以开创了大写意花鸟,不在于他发明了狂草,也不在于他发明了泼墨。

狂草,唐代的张旭怀素已登峰造极了。

泼墨的出现也很早。相传是唐代王洽创始的。

徐渭之所以开创了大写意花鸟,除了前面所说的人品,思想,学问,才情之外,就在于他把最不受挶束的,放得最开的,最利于性情挥洒的狂草笔法与最不受挶束的,放得最开的,最利于性情挥洒的泼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境界。

所以他的作品才元气淋漓,挥洒自如,纵横恣肆,完全是心性与才情的流露。

例如他画的竹石图。竹子往往以草书的笔法扫出竹枝,寥寥数笔涂抹出竹叶。又用泼墨泼出石头的形状,酣畅淋漓,一派氤氲之气蓬勃而出。

这种狂草与泼墨相结合的形式,被他运用的炉火纯青。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墨葡萄图就是一幅泼墨的佳作。葡萄的叶子以或浓或淡的墨的色泼出。葡萄的枝干以草书的笔法,迅笔扫成,笔断意连。整幅画面浑然天成,纵横洒脱,把写意的精神从形式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世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他们也以大写意花鸟或山水著称于世。同样是大写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以及潘天寿等人的用笔用墨与徐渭有什么不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以篆书的笔法入写意,这与徐渭狂草的笔法入写意是很大不同的。

大篆用笔浑厚有力,老辣古拙,像画紫藤的藤干就多用这种笔法,如万岁枯藤。这种笔法滞涩钝拙,有屋漏痕的意趣。但奔放飘逸就不如草书的运笔了。

吴昌硕说‘强抱篆隶作狂草’,他即便写草书也是用篆隶的笔法来书写,绘画更是以篆书入画了。而徐渭在《画与许史》的诗中写道:

“君言写意未为高,自古砖因引玉抛。黄鹤山人好山水,要将狂扫换工描。”

‘要将狂扫换工描’,要用草书的狂扫笔法代替工致的描写画法。

徐渭又在《旧偶画鱼作此》中题写道:

“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

我亦不能答,张颠狂草书。”

别人问他画的鱼是什么鱼,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嘲说这就是张旭的狂草书啊,可见他就是用这种狂草笔法来画鱼的。

用墨方面,黄宾虹总结的七墨法中虽然有泼墨,但黄先生运用泼墨的作品并不多。吴昌硕与。齐白石等人运用泼墨的作品也比较少见。齐白石画荷还是能数出笔痕的,并非纯是泼墨。

潘天寿注重线条,以追求一味霸悍,对于墨法的运用相对来说并不那么丰富,泼墨也几乎不用。

追溯前代,其他人如石涛八大等泼墨画法也不多见,包括扬州八怪等人也是一样。

可以说,自徐渭之后泼墨这一形式,基本上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处于式微的状态。在此之前,只有梁楷的泼墨仙人等作品传世。

近代,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是对泼墨的一种继续探索。泼彩也是在泼墨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但张大千并不以草书用笔入画,更不用狂草入画,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诸人也不用草书入画,用狂草入画的就更少了,包括前代的扬州八怪,石涛八大等,几乎没有。

而以狂草写意的笔法和泼墨相结合的作品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可以说,自徐渭之后,这一技法就如嵇康临刑前弹的广陵散一样,从此绝矣。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渭为什么能开创大写意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