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刘治军陕北物语丨散文
TUhjnbcbe - 2025/3/7 17:44:00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c2i9w61.html

我的陕北

我的故乡在陕北,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从南向北一路绵延,穿过此起彼伏的黄土高原,我们便能看见赤裸裸的大漠袒露在我们的面前。没有见过沙漠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一头扎进大漠的怀抱,像久违的亲人一样彼此感受着那份激动。

1

(一)

站在大漠高处放眼望去,毛乌素沙漠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色彩、韵味、情调、格局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种雄浑、波澜壮阔的气势直抵我们的心脏,你不得不精神抖擞、热泪盈眶。因为,此刻你就站在陕北的大地上,踏上了我们陕北人最深爱的土地。

沿着大漠一直前行,你就不难发现,在你的周围可以看到无数辛勤的种植者,正在用行动编织着大漠的美梦,让一片一片的荒漠变成生命的绿洲。在美丽的陕北,广袤的毛乌素沙漠上还种植着谷子、玉米、韬糬、糜子、土豆等数十种农作物。我们自给自足,吃着五谷杂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发着自己的土地。数百年传统的男耕女织让荒芜的陕北大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美丽的陕北,不仅有山、有高原、有沙漠,更有美丽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每当夏日,炽热的高原高温难耐时,周围方圆百里的人都来“神湖”度假观光,顺便嗅嗅大漠的气息。大漠的美,是我们用语言无法形容和描述的,我们只有真正地走近大漠,才能感觉到大漠的神奇与美丽。

(二)

我的故乡在陕北,那里是民歌的故乡,一曲曲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回荡在高原的山峁沟壑。当你步入陕北的高原时,就随处能够听到信天游高昂的声音。那激情澎湃的歌声里,酝酿着陕北人厚实、敢爱敢恨的味道。

陕北人爱唱信天游,就像他们喜欢高原的山峁沟壑一样,把一曲曲酸楚的信天游唱得淋漓尽致,把人间的情爱表现得出神入化。不信,你就竖起耳朵听一听,那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

干妹子好来实在好,哥哥早就把你看中了//打碗碗花儿就地开,你把你那个白脸脸掉过来//二道道韭菜缯把把,我看妹妹也胜过了兰花花//你不嫌臊来我不害羞,咱们二人手拉手一搭里走……

睡觉找不到灯绳绳灯绳绳,走路看不到圪呀么圪愣愣//没你难活得不呀么不行行,开车踩不上个油呀油门门//想你想成个瓷人人瓷人人,医院吊呀么吊瓶瓶……

陕北是民歌的故乡,是信天游的故乡。厚道的陕北人,把生活融入民歌,生活中的每一幕,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曲曲婉转的民歌。地里的庄稼、河里的鸭子、家里门外的人……都是陕北民歌淳朴而又浑厚的元素。

每一个高原人,都喜欢陕北民歌,因为在民歌里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情与爱,我们敢爱也敢恨,我们敢爱也敢说。因为我们都是铁骨铮铮的陕北人。我们憨厚,就像那一愣一愣的黄土疙瘩;我们坦荡,就像那一浪一浪的黄河流水;我们真诚,就像那一粒一粒的高粱韬糬……

陕北的歌,陕北的人,像一湾湾流淌的黄河水,顺流而下,源远流长……

(三)

我的故乡在陕北,那里北接内蒙古,东临山西,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结合的圣水宝地。说起陕北,很多人都会想起陕北的黑乌金,那闪闪的乌金就是攒在我们手里的红票子。有人说:“你们陕北那地方,伸手就不见五指了。”可后来,还是有不计其数的人来陕北淘金来了,来看我们这里埋在地下数千年的黑乌金来了。

陕北有的不仅仅是这些黑疙瘩,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气、石油、食盐,这些丰富的矿物质资源,给陕北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提升,更多的是生活的提升和变迁。苦难的陕北在经年累月的沉淀中悄然崛起。

我的故乡在陕北,这里有着四千多年前的石峁古城遗址。无数文物专家、科考人员带着一种新的思考走进陕北大地,重新认识陕北、读懂陕北、探讨陕北。古城高家堡、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更是家喻户晓,这些无声无息的陕北天然元素让我们的陕北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光彩夺目。

陕北是一片神奇地方,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陕北这块大地上,我们深爱这一片土地。这一片土地上扎着我们的根,流淌着我们的血液。

我们爱陕北,爱这里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土地,每一个人。

我们爱陕北,爱它的淳朴、浑厚、广袤……

我们爱陕北,爱得深沉,爱得死去活来……

2.陕北的春天

陕北的春天风大,大得为所欲为,大得像陕北人粗鲁、凶猛却又和善的性格。进入三月,咆哮的西北风穿过毛乌素沙漠直接抵达高原的心脏,昏昏欲睡的陕北,在贪婪的睡梦中被卷入到春天的大风中去了,就在此刻,陕北的春天来了……

陕北的春天来得有些抑郁、迟缓和散漫,有的时候慢得让人无法想象。陕北的春天来得虽然很迟,但是,陕北高原上的人却及早地进入到了春天。过完农历的正月,乡下的人们便开始忙碌,为这个春天做好准备,而城里的人则三五成群地在广场上、河堤岸上四处游走,提前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陕北的春天来得很是简单,呼啸的西北风在高原的梁峁、山洼上停留上半月十天,天气便渐渐地变暖,大片大片的山地上泛起层层绿意,南回的燕群接二连三地从高原那边飞来,愉悦地鸣叫着,唤醒了一片片沉睡的土地和整座沉寂的高原。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陕北乡下人来说,春天是所有希望的开始,而最初的希望是雨。每到春天,陕北人像奢望金银财宝一样奢望着春天的雨,雨是寄托他们希望的开始。有雨了,有些地方是不管节令的,如果不趁着春雨滋润过的湿气,也许这一年的种子就没有希望埋进土地,更没有希望得到秋后的收获。

陕北的春天是极其有趣的。有趣的事儿在乡下,在乡下春耕大忙的时候。每到春耕的节令时,家家户户整天忙碌在田野上。男的左手紧紧握着犁把,右手拿着长长的鞭子,一头年迈的黄牛稳健地走在前面,几个撒种的妇女紧紧地跟在后面。随着一声吆喝和鞭子的响声,春耕开始了,形成了春天旷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时候男人们耕累了,坐在田间的地头上点燃一根香烟,一边吸着烟,一边望着远方的旷野,思索着一年的光景、庄稼的长势以及秋后的收成。细心的女人们不像男人们那样,她们一边收拾地头,一边估摸着其他的土地是种瓜,还是种豆……

男耕女织是多少年的世之常情了,但是多少年后的今天,乡下的女人们和男人们一样背负起了整个家庭的使命,耕地、播种、做工样样俱全。有的家庭里男人们出门在外,耕种和所有的事都留给了女人们。这些不辱使命的女人,不会因为自己是女人而落下了农活,相反,这些女人们更加出色地完成了春耕,完成了不属于她们的使命。

春耕时最为悠闲的是这些乡下的毛野孩子,在春天的溪流岸上不是玩过家家、就是下河里捕鱼。要说捕鱼,他们真的没有一件正规的捕鱼道具,但是这些调皮的孩子总能找到捕鱼的器具。有时候,他们用破旧的窗纱网制成最为简单的渔网;有时候,调皮的孩子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走了地头上的箩筐,提心吊胆地在河里捞上几下便偷偷放回了原来的位置。容易满足的孩子,提着一串虾一样的小鱼,跳着波浪步在地头上无忧无虑地雀跃着。

每一个春天都是赋予希望的,我们只有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有秋天满载而归的收获。不是我们没有收获,而是我们没有在春天里播下太多的希望。对于生活,对于现实,

我们要勤,我们要像陕北乡下的人一样,把希望埋进土壤,埋进自己的心里,努力浇灌和养育方能得到最后的收获。

陕北是一个伟大的地方,陕北的春天是一个出奇的季节。过去,我们出生在陕北,成长在陕北;现在,我们扎根于陕北;将来,我们一样要生活在陕北。是陕北这块独特的土地养育了我们,是赋予希望的春天给了我们信念和力量,我们会永远地记住这一片土地,这一个赋予我们希望的季节。

3.陕北的枣花

枣花盛开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了,正是陕北高原花开的季节。高原上的喇叭花、狞条花、沙葱花、打碗碗花,还有各种各样不知道名字的花竞相开放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儿大片大片地占据了乡村的河道、梯田、沙梁和高原,有些花儿竟然长在了行走的土道上。

五月,高原的梁峁山川上大片大片的枣树长齐了绿莹莹的叶子,茂密的叶子看起来有点不像是枣树的样子。此刻,正是枣树盛开枣花的时候,枣花的花骨朵不是很大,但是枣花的香味却十分迷人。一群群蜜蜂、各色各样的蝴蝶争先恐后地落在绽放的花瓣上,享受着枣花的香味,有人路过高原,坐在缓缓南下的列车上,把头伸出窗外,一个劲地呼吸这些开得正浓的枣花香味。

枣花的花骨朵不大,小巧玲珑的花骨朵看上去是那么婀娜、单纯。狭小的花瓣浅浅地镶嵌在墨绿的叶子中央,享受着时光带给它最为娇贵的时刻。如果不是仔细的人很难能看到真正的枣花,枣花的颜色是极其的特别和富有魅力的,淡黄的颜色,在枣叶的映衬下显现得更加耀眼、灿烂……

枣花盛开的时候,正是高原人闲暇的时候——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枣树林的下面。枝干大的枣树给这些人造就了大好机会,年长的老人们坐在枣树叶子遮起的阴凉下面拉话、说笑。每到中午的时候,这些老人们将家里的大毛毡和磓臼枕头搬到枣树下,开始了他们特别的午休。

枣树下乘凉的妇女们和老人们的活动是有差别的。妇女们都是忙完了园子地里的活儿才来的,手巧的她们个个都是纳鞋垫的高手,她们在鞋垫上绣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让人看了,赞不绝口。偶尔,一阵微微的风贴着高原吹过,轻轻地拂动着茂密的枣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一阵阵扑鼻的枣花香味随风而过,一些随风飘落的花朵落在妇女们的秀发上,留下阵阵的余香。

那些还没有上学的孩子和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他们不是因为乘凉才来枣树林的,他们的队伍要远远地大于那些老人和妇女们的队伍。伴着这一片片长势正旺的枣林和满野的花香,孩子们的游戏开始了。这些活泼的孩子像一群群爬树的猴子,灵巧敏捷,一些刚刚学会爬树的孩子,噌噌爬了上去,几经折腾,他们让那些新生的枝干和芳香四射的枣花开心地笑起来。

枣花不同于寻常的花,它没有牡丹花的娇贵,没有玫瑰花的浪漫,更没有紫藤花的妖艳。它类同于墙角里坚强绽放生命的小草,它扎根于厚实的黄土地上。高原特征和高原气候,让它顺从了高原的习惯,具有了和高原人一样的性格,厚道、深沉……

五月,漫山遍野的枣树上开满了枣花,绿莹莹的叶子,黄生生的花,香喷喷的枣花味,弥漫了整个高原的山梁、沟壑、凹坡、田野、村庄、城市。该出山的人都走了,进城了,挣钱去了,把一片片老先人留下的枣树留给了这些看家的女人们。这些长势茂盛的枣树啊!嫁接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抛不完的黄土地,旱不死的干枣树,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在这片憨厚的黄土地上生长着、延续着。

迟开的枣花,给陕北的五月增添了新的气色,为这片深沉的土地装点了季节的美丽。山里的人走了,城里的人大批大批地来了,科考的、开发的、旅游的,竞相为高原人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希望。

枣花是陕北高原上一种执着的精神,一种坚强的生命力,一种勇敢生存的见证,一种永不熄灭的民族灵魂。枣花绽放着高原的美丽,挥洒着季节的芳香。它能如此坚韧不拔地生长在高原,是因为它的精神。它有一种像高原人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勇敢坚强地生存下去的精神,它象征着高原上每一位朴实的人、勤劳的人、智慧的人……

五月,大片大片的枣花开满了枝头,它开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花,更是高原人民求取致富的花,是一种代表着陕北特色的花。等到另一个季节来临的时候,这些凋落的花,已经逝去很久了,那些挂满枝头的大红枣子却让我们忘不了盛开时的枣花。

枣花,一种特别的花。一年又一年地在陕北高原这块土地上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4.陕北的六月

五月过后,如火的六月落在了高原,带着浓浓的野味儿四处弥漫着。此刻的陕北正式进入夏天,陕北的六月是极其复杂的,错综得像蜘蛛网,充满了离奇与诱惑。厚道的陕北人把这样的时刻看作是陕北最为美丽的时刻。

黎明刚刚醒来的时候,酣睡的高原醒了,高原上拓荒的人醒了。同时,所有的高原人也醒了——走向田野、学校、单位……太阳挂在东边的树梢上,斜着身子将清晨的阳光洒进高原的每一个角落,点燃了高原上那些碎散的梦。坐在崖畔上的老人们周而复始地望着通向高原外头的曲径,一年又一年!

进入六月,陕北的高原变得更加浓绿。靠近北边的毛乌素沙漠虽然不像浓绿的蒙古草原,但如今也有“沙漠中的绿洲”之称。封山禁牧的指令让惶恐无比的毛乌素沙漠在短短的几年

内变得更加浓绿起来。成排成排的杨柳树在干旱的毛乌素沙漠上正在慢慢崛起,就像陕北经济的发展一样,有着空前的变化。

我们依然可以畅想绿色的陕北,感受新时代的陕北。旷野上漫无边际的农耕地里,玉米、高粱、大豆、豌豆、小麦、糜子、谷子……这些被称作五谷杂粮的农作物,趁着六月的阳光疯增猛长。如今高原的种植地和以前相比也有了天壤之别。这片厚实的黄土高原因为沾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光,在高原平坦的土地上修水利,建农田,才有了今天丰收的景象。

厚道、勤劳的陕北人,早在春耕之前就利用地膜保温的作用提前将西瓜、香瓜、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种植在水土较好的土地上。等到农耕时间到来的时候,这些提前种在地膜内的

农作物已经出土了。陕北的农民对这些出土的农作物更是爱护有加,他们时不时地查看着这些农作物的长势,温度情况、干旱程度,以让这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刚刚进入六月的陕北,大多数人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初夏的时光,而他们就已经进入到夏天正浓的时候了。不是因为时光的茫然,而是他们初春时辛勤耕作的结晶在这里得到了见证。

在陕北以外的人还在享受初夏的时候,高原人已经品尝到了夏天的滋味——他们的瓜果抢先占据了六月高原上的风景,更多的时候,自己家里的瓜果靠自己一家人吃完是不可能的。那些多余下来的瓜果除了送给亲朋好友之外,还上了市场,给陕北六月的市场又增添了几分活跃。

陕北的六月炽热无比,像太上老君练就仙丹的八卦炉一样,火辣辣地烘烤着陕北这块浑黄的土地。但是万万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块浑黄的土地就像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孙大圣,仍有千变万化的本领,再热的天气也是拿这块土地没招儿。六月漫天的炽热,烘烤着高原,烘烤着高原上的花花草草。六月热,陕北的土地更能接受比六月还要热的天气。

陕北的六月是一个极为干旱的月份,高原人日夜渴盼着一场大雨。为了得到一场雨,高原人日夜祈祷着。干旱少雨似乎成为了高原上别具一格的气候特色,六月大旱,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此时此刻才真正发挥到作用了,真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进入六月,各地的庆典庙会一个接着一个,陕北人喜欢看山西的晋剧,每逢遇到佳节吉日,山神庙的负责人就远去山西请晋剧团来乡下演出。乡村里举办庙会是最为热闹的,亲朋好友提前两三天就来到了距离庙会近的亲戚家,热情的主人,为远道而来的亲戚们准备好了饭菜,等亲戚们一到就开始享受盛夏的生活。

六月的陕北,是山川秀美人民富足的好地方。在中华民族热血奋战过的土地上,我们着力地成长着。面对一座座凸起来的山川高原,我们有着无数的感慨和激昂。我们真的愿将自己化成一团涌动的血液,洒遍整个陕北,洒遍陕北的每一座山川,洒遍陕北的每一道沟壑。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贫穷过,我们磨难过,但是这些厚道的陕北人走到了最后——我们胜利了。

多少年的风吹雨打,陕北人富裕起来了,陕北人民有钱了,但是老实、憨厚、诚实的性格,永远伴随着陕北高原的每一个人!

不觉中又是一年六月了,站在已经枯萎的河道上,望望这块不知道熬过了多少年的土地,我真的激动不已,因为我爱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5.陕北的夏天

陕北的夏天干旱少雨。不像江南的夏天,湿润多雨。记忆中,陕北的夏天一直是这个样子。这些年稍有不同,阴郁的天空隔三岔五地下一场小雨,虽然不能让干渴的陕北像江南一样飘满雨帘,但也能为常年干旱的土地添加一丝潮湿的气息。

我喜欢江南的雨季,清醒、自然——喜欢呼吸那种雨后散发着清香的空气,漫过山野、村庄、大街、小巷……比起江南,我更喜欢北方连绵起伏的山脉,豪气、大方。喜欢眺望北方紧紧相连的高山沟壑,天空有雁阵飞过的风景。但,生活中总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我带着渴望选择了北方。北方的夏天,有着独特的气候,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让人们久久地荡气回肠,让人们久久地依恋这块含满深情的地方。

陕北的夏天,比节令中早了许多,五月刚过,天气就变得炽热起来,带着干旱的气息迷漫在陕北这块贫瘠而神奇的土地上。

大多的陕北人都已习惯了这种稀奇古怪的天气。

五月过后,北方的雨开始频繁起来。天空被乌云遮得天昏地暗,夸张地说,伸手刚刚能看见五指。在田野和街道上奔波忙碌的人们还没来得及做好回家的准备。

忽然,东南风吹来的那边,一道光亮瞬间闪过,紧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雷声。从缠绵的南方一直延续向干渴的北方。在田间、村庄忙碌的人们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再次的闪电、雷声之后,整个陕北被笼罩在雨雾的深处。不一会儿的工夫,汇成一条条悠长而崎岖的小河,漫无目的的四处流淌着。

好多个孩子在雨水中调皮地打闹着,忘了回家,忘了下雨。站在山脊上最小的孩子哭喊着,是被雷声惊吓了,远处母亲向山脊的这边走来,不停地挥动着手臂。这一幕成为了雨天最美丽的风景,游弋在陕北的土地上。

陕北的雨天是极其短暂的,在雨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一条绚丽的彩虹就挂在西天的银幕上,散发着五彩的光芒和雷雨后淳朴的清香。有人说:“看!天宫的神仙们到西天的银河打水去了……”好多人像我一样怀疑地望着那些说话的人。我顺着田间的一条小河缓缓地走去,带着稀奇、带着憧憬。

如今,陕北的夏天多雨。多得像江南的雨季,让人久久地回味、依恋。对于常年经受干旱的陕北人来说,雨水就是他们的收获,多一点柔情的雨水,就会多一点甜心的收获。下吧!

陕北的雨。我们甘愿祈祷,为了收获的梦想,为了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我们,我们甘愿一生的祈祷,那祈祷像悠长的雨丝,漫长、辽远……

一弯月亮升起的时候,许多和我一样的人,站在陕北的山脊上眺望。眺望明天是否再会有一场甜心的雨。我一直这样贪婪地守望着,我相信在陕北这块土地上,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贪婪地守望着,还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渴望着,渴望着这样一个多雨又如梦的夏天。

我喜欢这样的夏天,尤其是在山川连绵起伏的陕北。望着雁阵,带着追求的渴望,飞过高山,树林。让我在瞬间明白了很多人在旅途的风景。其实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应该像夏天的雁阵,永远地团结、带着不屈的追求在人生的旅途中乘风破浪……

我遐想着陕北的夏天。我喜欢的季节。所有陕北人喜欢的季节,在这个多雨的季节,让我们把年轻的梦埋进泥土中,在这场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在秋天,我们等待着最后的收获。

陕北的夏天,越来越像江南的夏天,纷飞的雨丝儿,飘满整个夏天……

6.陕北的雷雨

午后,天空突然变得压抑起来,大片大片的云层霎时间堆积起来,像北方旷野上的孩子们一样三五成群地簇拥在一起。炽热了一个夏天的北方,终于在这一刻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凉爽。有人说:“雷雨就要来了,雷雨就要来了……”

远处狂风席卷着黑压压的云层漫天地滚动着,火辣辣的太阳一眨眼的工夫便被云层遮挡得无影无踪。这一刻大地变得喧嚣起来,所有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们加快了步伐,四下寻找避雨的地方。贪玩的孩子们不顾一切地释放着雷雨来临之前的最后疯狂,他们奔跑、追赶、打闹、嬉戏……

西天黑密的云层里一道闪电破天而过,像夏夜里划过天际的流星一样,霎时间照亮了大地,震耳欲聋的雷声顷刻间布满了整个阴暗的天空。此刻闪电和雷声占据了整个大地,行走的车辆、回家的人们、贪玩的孩子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渴盼了一夏的雨就要降临了。

在接二连三的闪电和雷声中,斗大的雨点七零八落地捶打着大地。大地上被掀起淡淡的尘土,一阵狂风吹过,浓密的雨腥味和干裂的尘土味扑鼻而来,大雨已经来了。又一道闪电和雷声正在进行时,一阵狂风席卷了大地,雨点变得更加稠密起来。这一刻整个世界开始疯狂:闪电、雷声、狂风、呼喊、雨水混为一体。这一切开始淹没大地,淹没这个夏天的炽热和干旱。

伴随着闪电和滚滚的雷声,雨越下越大,滚滚的雷声将大地和天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雨水在雷声中向大地倾泻着。远处灰蒙蒙的一片,看不到山岗、树木和村庄。霎时间,院子里、河道上到处都是水,渐渐地汇聚成了无数条小河,缓缓地向远方流去……

各家各户大敞着门,人们一边看窗外倾盆大雨的壮观景象,一边纷纷地谈论着这场大雨。此时此刻的他们,感觉比什么都幸福,他们任雨水在他们热爱的土地上肆意地流淌……老人们总是安详地坐在屋子里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风景,没有言语,没有激动。

无聊的孩子们总是不能安静地待在屋子里,有的孩子打着雨伞满院子地跑,有的孩子索性穿着大人们的雨衣在院子里耍起水来,还有的孩子在屋檐下摆下接雨用的水桶一类的器具,四处接水……这个时候大人们的训斥只是耳边风,没有几个孩子会听大人们的劝阻。这样的雷雨天对他们来说真是天赐良机,现在他们需要自由——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需要更猛烈的暴风雨。

窗外一对燕子落在屋檐下鸣叫着,一窝带着黄嘴叉的小燕子伸着脑袋向雨林深处叽叽喳喳地叫着。又一声惊雷想起时,那对燕子飞翔在大雨滂沱的天幕上,吃力地向远处飞去。雷声渐渐地小了下来,雨幕也随之小了下来。旷野那边的河道上传来了哗哗的水流声和各种各样的鸟叫声。

不一会儿的工夫,雷声在远处隐隐地传来,雨停了。太阳慢慢地从云层深处探出头来,斜斜地照射着雨后的大地。整个大地散发着浓浓的水气,万物都在疯狂地吮吸着雷雨之后的琼浆玉液,一群燕子愉悦地飞翔着、打闹着,一会儿飞过村庄,一会儿飞过山岗,一会儿又落在旷野,嬉戏在这个雨后的世界。

当雷声全部退去的时候,东南边的天幕上一条弯弯地彩虹挂在天空,七彩的光环清晰地映照着大地,给雨后的世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人们说:“快看,王母娘娘下天挑水来了……”这时一群孩子直直地看着远在东南边的彩虹,发出感叹声。

此刻,大地比先前更加的喧嚣,植被都在吮吸着珍珠一样的雨露;老人们沿着河道缓缓地踱着步子;大人们趁着雨后的湿气在土地上种上早熟的秋作物,为秋后的收获埋下希望;远处旷野上一群孩子在湿润的土地上追赶着梦想……

好一场猛烈的雷雨啊!

作者简介

刘治军 曾在《中国文学》《延河》《火花》《意林》《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辽宁青年》《阳光》《诗潮》《北方作家》《陕北》《延安文学》《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数十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并获奖。年荣获第一届“神华文学奖”诗歌组特等奖,年出版散文集《寻梦高原》。

本篇文章来源于作者原创,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更多精彩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治军陕北物语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