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奇:从骨子里喜欢养花
认识刘佳奇是在去年,那时他正在北京通州区的百花仙子园做义务技术指导。记者惊讶于80后的刘佳奇对成百上千种多肉植物栽培管理知识的熟悉程度。近日,记者联系到他,了解了他从拜师学养花,到成为养花达人的经历。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花?是什么吸引了你?
刘佳奇:年,我10岁,因为我喜欢花草,在奶奶的介绍下就拜负责花圃的师傅为师,学习花卉理论知识、养花技巧和经验。花圃的花卉种类很多,师傅主要以栽培菊花为主。现在想来,那时候吸引我的应该是花圃中品种繁多的花卉、活蹦乱跳的金鱼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此后每到周末,我都会去花圃学习,一直坚持了11年。大学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园艺专业,专业课学习也得心应手。
记者:那你为什么没有从事与花卉相关的工作?
刘佳奇:大学毕业后,我因种种原因跟叔叔到北京做园林绿化工程,最终又改为现在的餐饮行业。虽然已经偏离花卉行业,但我的学习并没有间断,闲暇时翻阅与花卉相关的书籍,并在阳台养了很多花卉。通过不断学习,目前我已拿到了园艺技师中级职称证书。记者:你的阳台都养了哪些花草?
刘佳奇:我的阳台上已有多个品种的多肉植物,并有银叶菊、七宝树、捕蝇草、土瓶草、睡莲、浮萍草、酢浆草等我非常感兴趣的花卉。
近两年我还对雪割草、苔藓等国内比较稀少的植物产生兴趣,如苔藓中漂亮的鹿角苔,覆盖后整个岩石是红色的,但在城市中养护起来很不容易,我因此费了不少精力。在阳台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针对感兴趣的花卉品种做杂交育种。我曾经为了一株植物的种子等了近10年的时间,所以说做育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忍耐力,才能见到它的美丽。
记者:你养了这么多个种类的花卉,有养不好的时候吗?
刘佳奇:当然有。养不好我会继续养。我养花不只是单纯的喜爱,更多是为了学习、掌握养花技术。一旦了解了某种植物的特性,掌握了生长开花习性,我会再养其他品种。可以说,我家阳台上的植物跟着我遭了不少罪,因为我要试验它们的耐旱、耐热性,以及对施用杀虫剂、生长激素、矮壮素等的反应。之所以不断地进行试验,都是出于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如菊花品种‘清涧的由来’不容易出芽,师傅曾无意间将它栽在迎风口后就发出很多芽,按理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很好奇,就将其他几株也放到迎风口,结果也都出了芽。为解开疑惑,我们不断地进行试验,但往往是更多的疑惑随之而来。
记者:养花给你带来的影响大吗?
刘佳奇:我在众多的师兄弟中,也是真正从骨子里喜欢花的一个。师傅通过花草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他说,养花需要耐得住寂寞,外人只能看到花草的美,但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年的一场大雨,我住在师傅家,由于地势很低,雨水淹没近2万株的花苗,师傅、师娘、三师哥和我,在没有雨伞、雨衣的情况下冒雨捞花苗,整晚没睡,捞回来后还要晾、晒、擦干净。当时我哭了,不只是累,而且心疼那些花苗。但第二天,师傅依然面露微笑,并和蔼可亲地说:“好日子在后面呢!”师傅的话以及他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也是我依然执着于养花的原因之一。
记者:你闲暇时专注于养花,家人支持吗?
刘佳奇:支持,尤其是我爱人,现在特别支持我。其实开始,我从美国、英国花多元买回来的多肉植物图册,她也不理解。慢慢地,她看到我近乎痴迷地投入,就好奇地翻看那些画册,渐渐地也喜欢上了。有时候她还会特意带朋友来看我的阳台植物。对于我养的这些漂亮花草,她很自豪。
记者:你是如何去百花仙子园义务做技术顾问的?
刘佳奇:跟百花仙子园的岳新芳认识是机缘巧合,当时百花仙子园刚建立。那年我跟师傅去国外学盆栽菊花的蟠扎手法,在当地见到了许多多肉植物,非常喜欢。但当时植物出入境检验非常严格,很难带回国。回国后我就到玉泉营花卉市场寻找,碰巧遇到在市场上卖多肉植物的岳新芳。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花了元买了玉露、虹之玉、花月夜、雅乐之舞、乙女心共5种多肉植物,买完后又在花卉市场逛了一圈,结果把这些多肉植物弄丢了。我就又回到她的摊位说明情况后,岳新芳毫不犹豫地送了我一套,对此我非常感激她,并互留了电话。
记者:你这么热爱花卉,有没有想过回归这个行业工作呢?
刘佳奇:8?9年景天植物火暴的那段时间我确实动摇过,也跟师傅探讨过。但师傅说,做花卉需要热情、精力,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他认为当时以我的阅历、技术、人际关系和财力并不是最佳时机。现在,虽然我依然喜欢,但却不会狂热。我向往做育种,但不喜欢商业化的东西。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将来能做一个花圃技术员,专门研究我喜欢的花卉。
如果你也觉得《中国花卉园艺》不错?
△请推荐给你身边的小伙伴
△也可直接搜索